2018年11月

一次让性能提升 1500% 的经历

一般来说,我这里的基础设施得益于 CDN、OSS 和网关层,到了这里都不用扛太多的流量,只要写的不怎么车祸,后端都不存在什么性能瓶颈。

但是这次要上一个灰度功能,需要和业务相结合,在此之前我们的灰度都是以 DNS 为标准进行地区式的灰度,但是现在流量必须要直接打到后端才能判断,如果前面缓存了就没办法灰度了——因此没办法,我们只能船到桥头自然直——扛吧。

先来简单描述一下我们的代码逻辑:查询 1 -> 处理逻辑 -> 查询 2 -> 查询 3 -> 处理逻辑 -> 灰度判断 -> 返回。

最初保持了最原始的代码,没有设置任何缓存,这在过去是满足需求的,因为缓存是由网关层的反向代理帮我们在 Header 里加上的,包括了 s-max-age 和 max-age。

- 阅读剩余部分 -

聊聊技术演讲的二三事

今天在公司看到了一个同事的演讲总结,觉得其实自己也应该总结一下。

目前自己参加过四次演讲,一共是:

  1. Node Party 2017 - 女程序员的自我修养
  2. Coding 技术小馆 - 女程序员与开源程序
  3. FreeCodeCamp Shanghai 2018 - 闲话 CDN
  4. 2018 计算机大会前端分会场 - 字符级静态资源增量更新实践

- 阅读剩余部分 -